Thursday 7 February 2013

壽山石算不算藝術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    許鐵民(國際壽山石協會秘書長)

      貴為中國四大名石之首的壽山石, 其發源地福州市的絕大部份業內人士, 因深受清代著作<觀石錄>三坑論先入為主所影響, 以致在判斷石刻品價值時, 均以石種名氣, 以及石材優劣作為依據. 久而久之, 日常主要話題亦離不開各式各樣的珍貴石種; 自然而然, 不少從商者更加樂於採用價高罕見的名石作為招徠, 以謀取較高利潤, 而部份雕刻者則借助名石作為抬高身價的手段, 以奪取名利雙收的身份地位. 如此追逐名石的風氣, 愈演愈烈, 其覆蓋面正逐漸遍及整個神州大地.
      當市場所有焦點都集中在的時候, 業內人士只會習慣性以各種名石, 一分高下; 對普通材質但具創意的石刻品均不以為然, 不屑一顧, 導致該類創意作品長期備受輕視低估, 其真正價值難以發揮. 然而從國際藝術品市場的角度來看, 並就筆者多年來在海外辦展的實際經驗而言, 只有具創意的作品, 才稱得上藝術, 也往往最受歡迎. 必須指出, 雖然不少壽山石業者將視為藝術,並大致上把壽山石分為粗劣匠氣典雅三種層次;無可否認,典雅經常是藝術品的形容詞,然而更加常見的,典雅幾乎是所有上等工藝品的代名詞. 工藝品在筆者眼中是一種工多藝少的作品,注重突出個中的精緻手藝,講究完美的造型及典雅的效果,其完成過程基本上是一種有法可依, 有跡可尋的工作. 反過來看, 壽山石藝術的起源, 可追溯自前人稱許之巧雕, 巧雕的精髓就在於何其巧也”, 其最新定義可參考筆者近期自行領悟並大力提倡的六巧之說”; 一是巧色’: 原石應有不少於兩種天然顏色, 五彩最佳; 二是巧思’: 作者用上充份心思, 相石設計方面做足功課; 三是巧工’: 因形就勢, 因色制宜, 巧奪天工, 如有神助; 四是巧形’: 自然勻稱, 四平八穩, 可愛別緻, 獨特罕見; 五是巧妙’: 百看不厭, 愛不釋手, 妙不可言, 令人陶醉; 而六是巧合’: 看似上色接拼, 顯得不可思議, 難以入信. “六巧的主要樞紐是巧思’; 可以想像, 當面對一塊奇形怪狀, 面目模糊, 不同顏色的天然原石, 如何著手, 何處下刀, 往往無跡可尋,無法可依, 絕非常人或工匠可勝任, 需要重重巧思’, 方能産生不同設計的種種創意. 而創意正是藝術必備的先決條件. 所謂創意者,是從人的腦袋裡衍生出來,是設計上與眾不同的各種演繹,往往具震撼性,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,也經常發人深省,令人有所聯想,甚至跨越時空,起到恆久的警世及傳世作用.
      只要簡單地在壽山石工藝品及藝術品之間稍作比較,不難看出,前者是一種直接視覺,主要看外表,強調亮麗石材,其最高層次是典雅;而後者則介乎視覺與感覺,重要的是其內涵,不大在乎石材好壞,而最高境界是不可思議的創意. 如果根據以上情況對號入座的話,毫無疑問,當前市場上絕大部分壽山石業者依然在追求工藝品,只有少數人尋求藝術品. 原因何在呢?因為只有絕少數人明白兩者之間的分別.
      總的來說, 真正的壽山石藝術, 就是巧雕藝術, 也是筆者一力倡導的”六巧之說”, 雖然備受冷落, 但已處於起跑階段, 套用藝術評論家原士富子的說法, 超然而有待發掘的藝術好比錦衣夜行者徘徊在黎明前的一刻.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