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 4 February 2013

怎樣看中醫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中醫師     方曉菁

          居住在加拿大的華人,不論離開中國、台灣或香港等地在加拿大居住了多久,有個頭痛身熱的小病,首先想到的是看中醫、服中藥。年紀大的如此中年人亦如此,以至年輕一代受家中老一輩人的影響,也會如此。

         看中醫,多半老人會找居所附近的藥舖坐堂中醫,或附近的中醫診所,看看病,抓付藥吃吃。中年一代,會找熟人朋友打聽一下,看看哪位醫師醫術高明,或是有朋友的固疾被哪位中醫治好了,於是不論遠近,上門求醫。年輕一代如果願意看中醫,多順從父母的主意。
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 除了聽朋友說某某醫師好以外,一般人判斷中醫師的好壞,或是可信程度,會是去讓這位中醫師把把脈,一言不發,只等醫師把完脈後,由醫師來說出他的症狀和感覺以及不適的地方,如果醫師說準了,哪怕只有八成準,啊,那是好中醫,於是請醫師開藥,回家煮了,服下,藥一進肚,覺得果然見效,下次有病再去找這位醫師。如果醫師把完脈後,說幾句都不太著邊際,那麼即使強耐著性子等醫師開完藥,也不一定抓藥回去。即使抓回去了,可能也不會服用,因為他認為這位醫師不好,斷證不準。
   
        其實,中醫看病,講究望、聞、問、切四診合參。 就是,從病人一進診所就看,看身體姿勢、步履、穿衣的厚薄、面色、眼神等,把完脈還要看舌象。是用耳朵聽和用鼻子聞,聽病人說話的聲音,聞病人有無某些病的特殊氣味等等。就是要問病人的籍貫、職業、起居、飲食生活習慣、身體感不適的情況、以往病史、家族史、大小二便等,如果是女士還要問經、孕的情況。指的是把脈,或稱號脈、摸脈,是繼望、聞、問三診之後的一診,中醫師通過脈象來瞭解病人體內五臟六腑、經絡、氣血津液的情況,再結合前面的三診,對病人的病症作出判斷和診治。

所以,只等中醫師把脈,自己什麼話都不說,不是一個看中醫的正確態度,一定要把自己的身體情況和情緒,工作緊不緊張,勞不勞累以及自己的自覺症狀都應告知中醫師。應該告知中醫師的還有大小二便的顏色、形狀、次數等。如果咳嗽有痰,還應留意痰的顏色,痰是濃還是稀,粘不粘稠等等,這樣中醫師才能對求診者的病症有個準確的判斷,以便對症下藥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